传承民族医药瑰宝 青春赋能基层健康——中国药科大学“仡岭银针”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914 2025-09-15
近日,贵州大学传媒学院“义”路“黔”行实践队毅然踏上“重走长征路”征程,将思政课堂从传统的教室搬至革命旧址与战场遗址,奔赴贵州遵义与广西桂林等承载着厚重红色记忆的圣地,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通过沉浸式学习,深入体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激活深植于心的红色基因,为他们的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行走课堂:跨越省域的红色追寻
实践队带着对革命精神的崇高敬意与探寻热情,奔赴广西桂林、贵州遵义这两片红色热土,开启了一场跨越省域、震撼心灵的红色之旅,于历史与现实交织中感悟革命精神的磅礴伟力。
踏入广西兴安、全州的湘江畔,队员们仿若置身血火战场。探访全州米花山时,五代守护红军墓的蒋石林老人,用一生质朴坚守诠释信仰传承,让队员们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肃立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碑园前,队员鞠躬献花,以最诚挚的方式缅怀英烈。深入纪念馆、红军堂、界首渡口,队员们脚步轻缓、眼神专注,触摸着“浸染英雄鲜血的沙子”,似能听见当年枪炮声、看到红军奋勇杀敌的身影。聆听陈树湘“断肠明志”的事迹,重走湘桂古道,队员们深刻领悟到湘江战役“勇于胜利、突破、牺牲”的精神内涵,那是对信仰的忠诚、对使命的担当。
来到遵义,队员们走进遵义会议会址。透过珍贵文物与史料,他们仿佛看到当年会议上激烈的讨论与坚定的决策,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首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列主义解决自身问题的里程碑意义,以及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伟大功绩。
深度碰撞:校地协同激活育人效能
实践队积极行动,全力搭建起沟通与合作的坚实桥梁,深度推进红色空间教育转化工作,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方面,实践队于广西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隆重举行了“贵州大学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实践基地”挂牌仪式。仪式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学院党委书记康莉与纪念馆馆长周运良携手出席,他们共同展望校馆合作的美好前景,一致表示将全力以赴打造一个长效的红色教育平台,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坚实的支撑。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在遵义,实践队有幸与长征学学会会长黄先荣进行交流。黄老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对实践队的实践成果进行了精准点评,并寄语青年学子要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红色精神真正融入血脉、指导实践。学会向尧富主任也鼓励队员们积极传播实践过程中的所感所悟,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此外,农民夫妇罗建华、丁啟梅还分享了他们重走长征路的心得体会,对实践队的育人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为实践队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青春视角赋能红色传播,实践队队员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活力。在兴安纪念碑园,队员曹零益、刘佳洛宸积极参与“红领巾讲解员”培训活动,他们巧妙融合自身大学经历,以青春化的视角和方式进行分享,让红色故事更加生动鲜活、引人入胜。同时,他们还访谈了馆长周运良,深入探讨红色叙事策略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为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淬火成金:长征精神照亮青春航程
在历史共鸣深化认同的过程中,队员们沉浸于红色历史的浩瀚长河,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湘江战役的惨烈,是先烈用生命为革命铺路。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责任。”队员何玲的这一番感悟,道出了全体队员的共同心声。
知行合一锤炼担当是行走思政课堂的重要目标与实践路径。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实践队积极行动,通过影像记录、vlog、故事采写、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将红色空间转化为鲜活生动的传播素材。王婷婷老师指出,此次活动绝非简单的参观学习,而是旨在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薪火相传矢志复兴是行走思政课堂赋予学子们的使命与担当。从湘江血战那惊心动魄的壮烈场景,到遵义转折所展现出的伟大智慧;从守墓人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到“红领巾”们对红色精神的稚嫩传承,队员们深刻体悟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纷纷表示,必将把此次实践活动的收获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芒。
红色星火不熄,育人初心如磐。贵州大学传媒学院以脚步丈量信仰高地,用活红色空间这本“立体教科书”,在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行走中打造了一堂“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的思政金课。当青年学子在遵义会议旧址触摸历史转折的脉搏,于湘江之畔聆听壮烈牺牲的回响,红色基因便如星火般融入血脉,淬炼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照亮新时代长征路的奋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