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深海牧场:广东海洋大学“牧渔金鳞”突击队解锁大黄鱼种业破局密码

媒体发稿中心 2025-08-07 17:12

近日,广东海洋大学“牧渔金鳞——硇洲大黄鱼种业领航者”突击队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在指导老师黄建盛、陈景阳的带领下,先后走进恒兴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广东盛保农业有限公司、合泰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为期四天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团队聚焦硇洲族大黄鱼种业振兴,从种源保护到养殖全链,从科研攻关到产业实践,全方位探索水产种业发展路径,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蓝色粮仓”根基。

立足战略坐标,锚定种业振兴使命

硇洲族大黄鱼作为粤菜珍品,野生资源濒临枯竭,人工繁育曾是世界性难题,其种业振兴对保障水产种源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百千万工程”为高校服务地方产业提供了广阔平台,突击队此次实践正是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将科研实践与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深度绑定,以实际行动践行“大食物观”。

硇洲族大黄鱼

深耕科研一线,突破繁育技术瓶颈

在恒兴863计划项目基地,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学校承担的重点项目“硇洲族大黄鱼全人工繁育关键技术与应用”该项目由黄建盛教授领衔,旨在攻克深海鱼种人工驯养难题,团队初期面临亲鱼(种鱼)适应浅水环境存活率低的严峻挑战,通过深入研究洄游习性、精准捕获野生亲鱼,并利用模拟深海环境的循环水系统进行梯度降压驯化和精细化养护,最终成功驯养活体亲鱼710尾,为人工繁育奠定基础。2025年初,项目实现里程碑突破:433尾优质雌性亲鱼经人工催产培育,批量获得规格整齐、活力旺盛的苗种,标志着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迈上新台阶。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团队还体验了“近海缓压捕捞工艺”,该技术通过特制保活网具和水深控制系统,将深海野生亲鱼捕捞存活率从近乎为零提升至 20%以上,为种源保护提供关键保障。在水产养殖文化展馆,队员们梳理出大黄鱼产业从传统捕捞到深远海智能化养殖的发展脉络,更深刻理解种业攻关的历史紧迫性。

团队成员在养殖基地学习硇洲族大黄鱼养殖知识

贯通养殖全链,锤炼实操硬核本领

从种业源头到养殖终端,突击队贯通产业链条,在实践中深化技术认知。在广东盛保农业有限公司,团队聚焦投料管理核心环节。技术骨干详解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队员们亲手操作投料,掌握节奏与分布技巧,将营养学理论转化为实操能力。在合泰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团队直面养殖技术瓶颈。黄建盛教授介绍,当前一代大黄鱼养殖已实现突破,但二代鱼培育仍面临鱼苗存活难、寄生虫病高发等挑战。在本次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参与专题培训,学习育苗环境调控、寄生虫病防治等技术,通过水质分析(测定氨氮、pH值)、培菌实验(培育有益菌群调节水体)、病原细菌鉴定等实操,夯实病害防控能力。此外,团队登上养殖浮排,探究现代化养殖模式,深刻领悟“建设海上牧场”的指示精神,明确自身在产业发展中的责任定位。

青春聚力赋能,共促产业高质量发展

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黄建盛教授合照

此次系列实践,突击队构建起“种源保护—技术攻关—养殖管理—产业认知”的完整实践链条。队员们将课堂理论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既见证全人工繁育的科研突破,也掌握投料管理、水质调控等实操技能;既洞察产业历史脉络,也直面当前技术瓶颈。作为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尖兵+校企协同+青年接力”模式的生动实践,“牧渔金鳞”突击队以实际行动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动能,彰显新时代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肖颖)


下一篇: 菏泽学院商学院“红迹·商韵”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上一篇: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雅言溯源承古韵,普话进阶绽新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