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军士教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秘云锦传承技艺 感悟非遗文化魅力
803 2025-07-22
近日,安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守护天使”乡村振兴推普支教团再次踏上征程,走进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子岸镇东店当村乡村书屋,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支教活动。八年来,该支教团持续接力,以“美育浸润+推普赋能+课业帮扶”的创新三维模式,为当地留守儿童送去知识与温暖,助力乡村教育发展,践行“强国一代”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石,对于提升乡村人口素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守护天使”支教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高校的智力资源转化为乡村教育动能,致力于破解乡村教育资源短板问题。
在此次支教活动中,美育浸润成为一大亮点。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支教团为孩子们开设了口才摄影、手工绘画、音乐舞蹈、篮球体育等丰富多样的美育课程。在口才课上,志愿者们通过趣味绕口令、演讲比赛等形式,帮助孩子们纠正发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让普通话成为孩子们沟通交流的有力工具;手工绘画课上,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梦想,彩纸与画笔在他们手中变成了创造美的魔法棒;摄影课则让孩子们学会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发现家乡的独特魅力;音乐舞蹈课上,歌声与舞步交织,孩子们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遨游;篮球体育课上,孩子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锻炼了体魄,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推普赋能同样贯穿于整个支教过程,他们将推普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在课堂内外营造普通话交流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普通话水平。让语言成为他们打破地域局限、赋能成长的钥匙,为乡村人才培育筑牢语言根基。
课业帮扶方面,支教团创新实施“学情诊断—靶向辅导—成长追踪”的闭环帮扶模式。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耐心细致地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巩固知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守护天使”乡村振兴推普支教团的八年坚守,不仅为乡村留守儿童点亮了成长之路,也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创新支教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让教育之花在乡村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孔维昌、范秋怡)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新闻】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在支教活动的最后一周,东店当村乡村书屋里传来阵阵欢笑声。孩子们正围坐在志愿者身旁,展示着这一个月来的学习成果——手工作品墙上挂满了剪纸和绘画,角落里陈列着孩子们拍摄的家乡风景照,黑板上还留着昨天诗歌朗诵会的板书。五年级的王小雨举着自己编写的《家乡四季》绘本说:"老师,我以后要当作家,把我们的村子写进书里!"
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孩子们身上。支教团发现,随着推普工作的深入,许多家长也开始用普通话与志愿者交流。村民李大伯笑着说:"娃娃们天天回来教我们说'谢谢''再见',现在去镇上赶集,说话都更有底气了。"志愿者们还专门开设了"家长推普小课堂",通过亲子共读、家庭情景剧等形式,让普通话真正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支教团首次尝试"云端接力"模式。通过直播平台,安阳师范学院的在校生可以实时参与支教活动,为孩子们开设"云课堂"。美术专业的学生指导绘画技巧,文学院学生带领诵读经典,这种"线上+线下"的创新形式,让高校教育资源得以持续辐射乡村。
临别前夕,孩子们自发组织了一场汇报演出。当《少年中国说》的朗诵声在乡村书屋响起时,在场不少家长湿了眼眶。支教团负责人李老师看着孩子们自信的模样感慨道:"八年来,我们见证了太多这样的蜕变。有些参加第一届支教的孩子已经考上大学,他们正在把这份温暖继续传递下去。"
返程的大巴上,志愿者们翻阅着孩子们写的感谢卡。一张画着彩虹的卡片上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你们就像彩虹,让我们的暑假变得五彩缤纷。"这句话让所有人会心一笑——这或许就是对支教意义最美的诠释。据悉,支教团已与当地教育局达成协议,将在新学期开展"远程伴读"计划,让这份守护突破时空限制,持续照亮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