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荣董事长专访:《从“影像专家”到“企业家”——飞图医疗品牌升级初心》
922 2025-07-21
近日,四川省创新团队“杂粮营养与安全评价技术”岗位专家、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邹亮率队赴喜德县光明镇,对黑糯青稞全产业链进行实地技术指导,助力地方特色杂粮产业提质增效。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在“青稞+水稻”高标准轮作示范区,邹亮结合县域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现场为种植户讲解秸秆还田—有机肥翻埋—无人机条播—覆膜控湿—生物防控五环节集成模式,预计可在三年内将黑糯青稞平均亩产提高约15%、亩均收益提升200元。
随后,邹亮与当地粮油企业代表座谈,就黑糯青稞“初加工—精深加工—功能食品”三阶段升级路径达成共识。他建议在清选与糊化环节引入“低温缓释处理+真空氮置换”工艺,既保留花色苷等功能成分,又可将产品货架期延长一倍,为今后拓展胚芽麦片、能量棒等新产品奠定基础。
在光明镇联合小学“杂粮科普课堂”,邹亮用黑糯青稞胚芽米演示“即冲即食”营养早餐,鼓励学生认识家乡特色农产品;并与暑期“三下乡”大学生团队交流,勉励青年把科研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服务乡村振兴。
“岗位专家必须扎根一线,把最新的营养评价成果转化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邹亮表示,下一步将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持续跟踪黑糯青稞栽培—加工—营销链条数据,打造凉山高海拔杂粮产业集群,为四川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闻相关推荐】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在光明镇调研的最后一天,邹亮团队与当地农业合作社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研讨会"。清晨的露水还未散去,二十余名种植能手就围坐在青稞地头的塑料布上,传看着团队带来的新品系对比样本。"这个黑糯3号的穗粒数比传统品种多30粒!"老农曲比阿木用粗糙的手指捻开麦穗,引得众人纷纷凑近观察。邹亮蹲在地里,用树枝画出简易的株距示意图:"咱们试试宽窄行交替种植,既能保证通风,又能多栽10%的苗。"
午后,团队来到镇上的农产品加工坊。看着工人们手工分拣青稞的场景,研究生王颖突然提议:"能不能设计个光电分选机?我们在实验室做过类似模型。"这个想法立即引发热烈讨论。粮油公司经理阿尔木呷拍腿道:"县里有家农机厂正愁转型,我们可以搞产学研合作!"邹亮当场拨通学校机电工程系主任电话,三方约定下周启动联合攻关。
夜幕降临时,镇政府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邹亮将三天来的调研数据投影在墙上: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到消费者口味偏好调研,密密麻麻的图表让镇党委书记连连感叹:"原来我们守着金疙瘩却不识货!"团队特别展示了上海某健身食品公司的意向采购协议,对方对功能性青稞粉报价达到普通产品的5倍。
临行前,邹亮把一叠手写笔记交给镇农技站站长吉克:"这是针对每家种植户的个性化建议,连阿呷家地头那块积水洼地怎么改造都写了。"车队驶离时,大学生志愿者发现后视镜里追来几个骑摩托的彝族青年——他们是昨晚座谈时提出想学电商的养殖户,专程来要团队联系方式。金色的阳光掠过青稞田,照得摩托车后座上的黑糯青稞样品袋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