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索社区企业双碳转型中的经济密码

媒体发稿中心 2025-07-20 09:40

近日,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拒绝碳气”实践队在成都市开展了为期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双碳’政策-经济效益”为核心,旨在以青年视角探索“双碳”的经济落地路径,团队深入成都市红光社区、新华社区等社区与四川远星橡胶公司等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实地调研和互动实践,为“双碳”政策的实行贡献属于青年的力量。

9017ecf7-046f-48f3-9d95-5a651ad75e9a.jpg

红光社区:政策宣讲与基层经济治理的双向对话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7月1日,实践队深入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红光社区(近万户大型商品房社区)开展实地调研。社区生动呈现了其在推动绿色低碳治理方面的特色举措:通过垃圾分类积分奖励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强制高油烟餐饮商户安装净化设备并积极探索污水循环利用;在农收季强化秸秆禁烧巡查与宣传;同时精细化管控工地扬尘及商户摊点。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为社区减污降碳奠定了良好基础。


交流中,社区坦诚揭示了当前治理的痛点难点,其中电瓶车充电桩建设受阻尤为典型,深刻映射了老旧小区更新中的共性挑战。由于居民协调困难(普遍存在空间让渡意愿低或希望邻近小区承担建设)及早期规划中相关配套的缺失,项目推进陷入“邻避效应”困局。社区负责人强调,基层工作“以引导为主”,强制手段空间有限,并热切呼吁多方支持:一方面,期待上级力量介入,协力破解充电桩等涉及空间资源优化配置的深层次矛盾;另一方面,真诚欢迎青年实干力量带着具体解决方案深度参与合作,明确表示“真正排斥的是形式主义”。


王泗镇、汪安村:以中老年为切入点激活乡村低碳潜力

为深入调研“双碳”政策在基层的实践路径,实践队于7月2日走访成都市大邑县王泗镇特色农村。该镇负责人介绍,王泗镇以村落特色改造为基底,积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探索构建特色乡村经济体。在负责人引导下,实践队实地考察了当地民宿、葡萄园及改造餐厅等场所,并与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


7月3日,实践队转赴大邑县汪安村继续调研。两地走访揭示一个共同现象:乡村老人成为守护绿色生态、践行低碳生活的主力军。实践队观察到,唤醒其环保意识的关键,在于将国家“双碳”战略转化为“省电省钱”的实在好处,融入其日常生活场景——灶台边、田埂上乃至孙辈的作业本中。


调研中一个生动案例引人注目:在王泗镇一处改造餐厅内,几棵原生大树被精心保留。餐厅负责人表示:“这些树是村里的‘老住民’,我们重经济,但更重生态、重乡情!”这些树木不仅未破坏整体美观,反而成为彰显乡村原生生态的独特风景,生动诠释了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效益的共生平衡——以“共生”代替“取代”,实现双赢。


企业走访:平衡环保与效益的“双碳”实践

7月4日至5日,实践队深入成都市大邑县多家企业,调研“双碳”战略下企业与社区的协同发展路径。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在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实践队员参观了其智慧工厂,实地探寻工业生产中经济与生态的共生之道。企业引导员以“做包子”为生动比喻,解析了橡胶生产流程。谈及智慧工厂建设初衷是否为响应“双碳”政策时,引导员直言:“贴合政策是必须的,但企业经营不是做慈善,首先追求的还是利润,不可能说为了生态环保,就不要利润了。不能掉钱眼里,这样企业没前途;不能钻政策的笼子,这样企业不长久。我们一直在追求两者之间的平衡。”这一席话清晰点明:“双碳”目标的推进,必须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诉求深度结合,方能行稳致远。


随后,实践队走访了大邑县王泗沙场和王泗双银酒厂,重点考察了其环保设施及工艺流程。队员们也向企业负责人宣讲了“双碳”政策要点,相关企业均表示将积极履行责任,为国家战略贡献企业力量。


结语:财经青年力量助力“双碳”未来

通过5天的实践活动,“拒绝碳气”实践队深刻体会到,“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更需要社区、企业与公众的协同努力。从红光社区的基层治理智慧,到新华社去的绿色宣教实践,再到王泗镇中老年低碳潜力的挖掘,以及企业的环保与效益平衡之道,每一步都彰显了“双碳”政策落地的多样性与可能性。作为新时代的财经青年,实践队成员们将继续以行动传递绿色理念,探索经济与生态共赢的长久发展路径,为“双碳”战略注入更多的青春活力。


下一篇: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追光少年,智创未来!
上一篇: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调研团出征仪式暨安全教育大会顺利举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