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军士教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秘云锦传承技艺 感悟非遗文化魅力
803 2025-07-22
2025年7月16日,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罗盛教”志愿服务队为矮寨小学小学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实践课“追光之路——太阳能小车的运作”。课程聚焦清洁能源科技,引导学生踏上绿色动力的研究之旅,探寻光能转化的奥秘。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课堂上,能量转换的魔法成为首个揭秘焦点。志愿者戴子航解析了“光能到电能再到机械能”的神奇链条:当阳光亲吻小小光伏板,瞬间激发的电流驱动马达,赋予小车奔跑的力量。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自然界能量法则的直观礼赞。
学生在动手拼装环节化身“绿色工程师”,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对照图纸,精细组装车架、连接电路、调试光板角度。螺丝刀的拧动、齿轮的咬合、车轮的转动……每一次成功的拼接都伴随着惊喜的欢呼,科技的种子在实践中悄然萌芽。
课程将视野投向广阔的未来图景,探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汽车、建筑、航天等领域的革命性应用。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深刻认识到,手中这辆奔跑的小车,正是驱动可持续未来的“微缩引擎”。
“追光之路”不仅是一堂科学课,更是一次科学启蒙之旅。它点燃了少年们对科学的好奇与对环保的责任,鼓励着他们在探索清洁能源的道路上勇敢前行,以智慧与行动,共同追逐一个更明亮、更绿色的未来! (戴子航)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新闻】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矮寨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仍围聚在太阳能小车旁,意犹未尽地讨论着。志愿者戴子航注意到,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正小心翼翼地调整光板角度,试图让小车跑得更远。"老师,如果阴天没有太阳,小车还能动吗?"她仰起头,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这个问题瞬间点燃了课堂的二次讨论。志愿者们顺势展开"能源储备"的延伸实验,取出预先准备的微型储能电池。"就像松鼠储存过冬的坚果,"志愿者李悦用童话般的比喻解释,"白天的多余电能可以存在这里。"孩子们轮流将电池接入电路,当看到小车在遮阳棚下依然稳步前行时,操场上爆发出胜利的掌声。
夜幕降临前的总结环节,学生们用稚嫩的笔迹在便签上写下感悟。"我要发明会飞的太阳能汽车"、"以后我家屋顶要铺满光板",这些童真的誓言被贴成闪烁的星河。校长捧着孩子们组装的太阳能小车模型感慨:"这不仅是玩具,更是改变未来的钥匙。"
返程的车上,志愿者们翻看着手机里记录的笑脸。远处村寨的灯火渐次亮起,其中几户屋顶新装的太阳能板正反射着月光。戴子航忽然明白,真正的"追光"不仅是捕捉太阳的能量,更是让科学的火种照亮更多向往的心灵。此刻,他仿佛看见二十年后,这些孩子中或许有人正站在新能源实验室里,微笑着回忆这堂点燃梦想的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