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宁远烟草:把心种在乡村里,用爱暖透百姓心
初秋的阳光依旧炽热,蝉鸣还带着夏末的余韵。永州市宁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乡村振兴工作队,早已穿梭在大砠村的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需求,用实干解决难题,把温暖送到村民的心坎上。
“大家摘的时候轻点儿,别把辣椒蒂弄掉,品相好才能卖上好价钱!”工作队队长罗书记蹲在地里,手把手教帮扶责任人选椒、剪椒。帮扶责任人小欧戴着手套,一手托住辣椒,一手用剪刀从蒂部轻轻剪断,红辣椒“啪嗒”一声落进筐里,沾在手套上的露水顺着指缝往下滴。老唐看着满筐的辣椒,眉头渐渐舒展:“俺这辣椒是羊角椒,辣度适中,炒菜、做辣酱都合适,就是没渠道,眼看着要烂地里,多亏你们来了!”
8月中旬,村南的辣椒地里,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头,村民老唐却愁眉不展:“今年辣椒收了两千多斤,可找不到销路,再放就烂了!”帮扶队队员们立刻行动,一边帮老唐把辣椒摘下来、装成筐,一边在朋友圈、微信群编辑着“本地当季辣椒大丰收,品质看得见,批发、零售都能谈,价格实惠!需要的朋友微信私我或群里吱声,让新鲜辣椒少走弯路,直接到你厨房。”队员老奉举着辣椒对着镜头吆喝:“家人们看!这是大砠村的本地辣椒,又鲜又辣,炒菜、腌咸菜都香!”旁边的老唐也跟着搭话:“都是咱自己种的,没打农药!”不一会儿,订购消息就接连发来。

(图为工作队与村民对辣椒称重)
傍晚的居民家中,灯泡亮得晃眼,队员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把白天摘的辣椒分拣、称重、装袋、贴标签。院子里,打包好的辣椒箱堆得像小山,灯光下,红色的辣椒袋映得每个人脸上都暖洋洋的。
“火候得盯紧,蒸到筷子能扎透但不烂才正好!”村民李婶蹲在柴火灶旁,不时掀开锅盖查看红薯状态,帮扶队队员小伍则拿着铲子轻轻翻动。大铁锅里,圆滚滚的红薯裹着薄霜,在沸水中慢慢变软,蒸汽带着浓郁的薯香,呛得人忍不住吸鼻子。
竹篾上的红薯条已泛出琥珀色,队员小唐戴着草帽,双手轻轻拨动:“得每隔一小时翻一次,不然两面干湿不均,口感就差了。”旁边的小朋友抱着小竹筐,跟着大人学把晒软的红薯条摆整齐,沾了糖霜的小手在衣服上蹭出几道印子,引得大家笑作一团。李婶拿起一片晾半干的红薯干递过来:“尝尝!这会儿最甜,嚼着还带点韧劲,比城里买的好吃多了!”
几天后,帮扶队带着封装好的红薯干,走进宁远县新百家超市。零食区货架前,采购经理张姐拿起一袋红薯干,撕开包装尝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这口感真不错,甜而不腻,还有股自然的薯香!要是销量好,你们能保证供货吗?”同行的李婶立刻接话:“能!俺们村还有十来户种红薯的,只要您要,提前三天说,俺们连夜晾晒都能供上!”
说话间,有顾客被红薯干的香味吸引,凑过来问:“这是本地的?我买两袋尝尝!”张姐笑着拍板:“那咱先定200袋,摆到显眼位置,先试试销量!”小唐和李婶对视一眼,都露出了笑容——这袋“甜蜜”,总算走出了大砠村。
秋日的阳光透过樟树叶,在村口的土路上洒下斑驳光影。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帮扶队的队员们拎着慰问品,踩着地上金黄的落叶,来到抗战老兵遗孀张奶奶家。推开虚掩的木门,队员们熟络地喊着“张姥姥”,将装着慰问金的信封轻轻递到她手中,又笑着说:“天快凉了,这钱您留着买些暖身的东西,有需要随时跟我们说。”
张奶奶握着信封,指尖轻轻摩挲着,眼眶慢慢红了。她拉着队员的手往屋里让,指着墙上挂着的老兵照片念叨:“你们总记挂着我,他要是还在,肯定也高兴。”队员们陪着老人唠了会儿家常,又帮着把院子里晾晒的玉米收进粮仓,临走时还叮嘱她早晚添衣,看着老人站在门口挥手的身影,队员们心里满是暖意,只盼这份牵挂能为老人的秋日添一份安稳。
离开张奶奶家,队员们又马不停蹄赶往残疾儿童凯文家。刚进门,他们就把崭新的书包、色彩鲜艳的文具和慰问金送到凯文妈妈手中,还特意陪凯文坐在书桌前,翻开绘本用生动的语气讲起故事,又拿出积木和小宇一起搭建“小房子”。看着凯文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灿烂笑容,凯文妈妈紧紧握着队员的手,再三道谢:“孩子好久没这么开心了,谢谢你们一直惦记着我们!”暖阳透过窗户洒进屋里,映着每个人脸上的温情,也让这份帮扶的暖意,在秋日的村庄里静静流淌。
从辣椒地的直播镜头,到红薯干的晾晒现场,再到老人和孩子家中的慰问品,这些满含温度、沾满真情的画面,是宁远县局(分公司)与大砠村心手相牵的见证。帮着卖辣椒、红薯干,拓宽的是村民的增收路;给老人孩子送慰问,暖的是乡亲们的心窝子。帮扶队的身影穿梭在村里的各个角落,把村民的难事、愁事当成自己的事,用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承诺。(欧立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