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非遗茶香绕烟火 “古”街续写“新”故事
933 2025-09-15
7月25日,甘肃漳县大队工作人员走进农村,针对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开展了一场接地气的安全宣传活动。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工作人员先是反复强调“玩水的坑不能踩”,指着村边的河沟、池塘说,这些地方看着浅,底下可能藏着淤泥、暗礁,千万别偷偷结伴去摸鱼、洗澡,想玩水得让大人带着去正规地方。又跟孩子们念叨居家安全,“插座不能抠,柴火灶边别打闹”,用煤气、烧柴火时离远点,发现异味赶紧喊大人。最后,还教孩子们记牢家长电话、村里的求助电话,告诉他们“遇到啥事别慌,找大人、找我们都管用”。旁边的家长们也听得认真,纷纷说这宣传讲到了心坎里,能让娃们平平安安过假期。
此次宣传活动绝非流于形式的走过场,而是真正扎根农村实际、瞄准假期安全痛点的务实之举——它像一道及时的“安全提醒”,用孩子们听得懂的乡音、记得住的案例,把“远离危险”的意识种进心里,让孩子们在无人时刻也能绷紧安全弦,实实在在为平安假期筑牢了第一道防线。(漳县消防救援大队:常小丽)
【基层新闻相关推荐】
宣传活动结束后,漳县大队的工作人员并未立即离开,而是与村干部一起在村口设立了"安全咨询点"。几个胆大的孩子围上来,指着宣传册上的漫画问:"叔叔,这个电线杆下躲雨的小人为什么画了个大红叉?"消防员王磊顺势蹲下来,用树枝在地上画起简易电路图:"电流就像会飞的蛇,雨天最爱顺着湿柱子往下蹿......"
次日清晨,村支书老李家的院墙外突然传来清脆的快板声。原来大队将安全知识编成了《暑期三字经》,由村小学的孩子们组成"小小宣传队",正挨家挨户表演:"防溺水,记心头,河沟边,莫停留;遇雷电,快进屋,大树下,祸事伏......"背着竹筐路过的张婶不由驻足,笑着掏出手机录像:"得发到家族群里,让城里上补习班的侄女也看看。"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最令人惊喜的是第三天的回访。在村西头废弃的砖窑旁,11岁的留守儿童小军正带着几个孩子用红布条绑警示桩。他挺起胸膛对消防员说:"这是我们'安全巡逻队'做的标记,昨天还劝回了想去摸鸟蛋的二娃!"夕阳下,那些随风飘扬的红布条,仿佛一簇簇跳动的火苗,映照着孩子们愈发清晰的安全意识。
如今走进漳县各村,总能在井台边看见手绘的"防溺水警示牌",在灶台旁发现卡通版的"灭火顺口溜"。这些由孩子们参与创作的安全标识,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安全生态。正如常小丽在总结会上所说:"当安全知识从宣传单走进童谣里,从说教变成游戏时,它就成了孩子们会主动守护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