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非遗茶香绕烟火 “古”街续写“新”故事
933 2025-09-15
近日,由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藏武门武术非遗传承人徐金德老师主导的“东佳书院,开学第一课”非遗武术公益班,在被誉为“中国最早大学”的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东佳书院圆满举办。这场为期五天的文化盛宴,让千年书院的青砖黛瓦间,再次回荡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活力。
东佳书院的历史,是一部贯穿千年的中华教育与文化传奇。它始建于公元889年,由德安义门陈氏家族始创,最初为家族私塾,后在七世祖陈崇的精心擘画下,逐步扩建为规模宏大、规制完备的书院,比闻名遐迩的白鹿洞书院早诞生半个多世纪,是我国古代最早具备“大学”教育形态的书院之一。
在唐宋时期,东佳书院迎来鼎盛,学风之盛冠绝一时。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这里不仅走出了55位进士、47位文武官员,更留下“八英九才子”“同榜三进士”的科举佳话,成为当时天下学子向往的求学圣地。欧阳修曾专程至此探寻治学之道,朱熹驻足讲授理学精髓,苏轼亦留下赞叹其文风的诗篇。千年来,书院以“耕读传家、崇文重教”为核心精神,将知识传授与品德培育相融合,为中华文脉的延续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如今,这座古老书院依然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遗存,古樟参天、碑刻林立,每一处角落都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成为后人触摸传统、感悟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次公益班以“非遗传承+国学浸润”为核心,课程设计深度贴合东佳书院的文化基因。
传统武术教学:徐金德老师亲自授课,从藏武门武术的基础招式教起,马步扎稳根基,冲拳尽显刚劲,踢腿饱含力量。学员们在书院开阔的庭院中习武,伴着古木的沙沙声体悟招式精髓,更在徐老师的讲解中,读懂“礼、义、仁、勇”的武德内涵,明白武术不仅是强身之术,更是修身之道。
国学经典深度解读:课堂摒弃单纯的诵读,选取《论语》《孟子》《道德经》中的经典篇章,结合东佳书院的历史故事与建筑实景展开讲解。比如站在书院的“讲经台”前,解读“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望着庭院中的半月池,阐释“上善若水”的处世智慧,让学员们在实景与经典的交融中,真正领悟古人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
书院文化沉浸式体验: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课程特别设置“书院寻踪”环节,学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书院的藏书楼、碑林、义门陈氏纪念馆,聆听“义门陈氏百犬同槽”的家风故事,亲手临摹书院碑刻上的经典语句,在触摸历史遗存、感受家风文化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千年书院里学武术、品经典,孩子不仅学会了藏武门的招式,更懂得了‘温故知新’的道理,这样的‘开学第一课’太有意义了。”一位学员家长的感慨,道出了本次公益班的价值。徐金德老师表示,东佳书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非遗技艺与国学经典在古老书院中“活”起来,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在亲近历史、学习传统的过程中,传承文化根脉,汲取成长力量。
据悉,未来东佳书院将持续依托自身历史文化优势,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公益活动,让这座千年书院在新时代继续成为传承中华文脉、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德安县爱民乡人民政府:桂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