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军士教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秘云锦传承技艺 感悟非遗文化魅力
803 2025-07-22
7月16日,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前实践队扎根綦江区石壕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知识破解当地红色教育难题——他们针对儿童特点,创新打造“沉浸式”红色研学项目,让红军精神在稚嫩心田悄然扎根。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綦江区石壕镇是长征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传统展陈方式对儿童并不友好:展馆文字艰深,缺乏互动空间。
针对这一现状,实践队发挥学前教育专业优势,精心设计出“儿童化”研学路径:原创石壕红色故事绘本激发兴趣;再步入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用童趣语言生动讲解红军驻留时的故事,还特意设计了“小战士找暗号”等互动游戏,将红一军团过境綦江的英勇事迹转化为孩子们可感可知的精神养分;最后开展“重走长征路”模拟军事体验活动,结合红色历史故事设置“穿越封锁线”、“飞夺泸定桥”等游戏关卡,在情境中感悟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精神。
该项目创新“绘本启蒙—实地溯源—体验深化”的递进式模式,用专业教育方法搭建互动体验桥梁,打通了红色基因传承的“最后一公里”。
“他们真正从孩子的视角看历史,用孩子的心灵感受精神,填补了我们儿童红色教育的空白。”当地红色教育基地评价这一创新实践。该模式不仅为石壕镇提供了可持续的教育资源,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推广的乡村儿童红色教育新范式。(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新闻】
实践队的创新举措在当地引发热烈反响。孩子们举着自制的"小红军旗"穿梭在旧址院落,银铃般的笑声与革命故事交织在一起。带队教师李雪发现,原本对历史兴趣寥寥的留守儿童王梓涵,在"找暗号"游戏中主动辨认出红军使用过的摩斯密码板,眼睛里"突然有了光"。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这种转变源于团队独创的"三维渗透法":将红色元素分解为"符号认知-情感联结-行为实践"三个层次。队员们用黏土教孩子捏制五角星军徽,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编成拍手歌,甚至开发出AR技术还原红军炊事班场景。当孩子们透过平板电脑看见虚拟灶台上翻滚的南瓜粥时,历史瞬间变得鲜活可触。
"最惊喜的是孩子们的二次创作。"队员张悦展示着孩子们画的"我心中的长征",稚嫩的笔触里既有扛枪的红军战士,也有挎着医药包的女卫生员。这些画作将被制成文创徽章,成为研学活动的特殊纪念品。
夜幕降临时,实践队在红军桥头举办"星空故事会"。当北斗七星在綦河上方亮起,队员们用光影剧形式演绎《半条棉被》的故事。投影在石壁上的剪影中,小姑娘紧紧抱住红军阿姨的场景,让不少家长湿润了眼眶。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正是沉浸式教育的魅力所在。
如今,这套教育方案已形成标准化课程包,包含12个主题模块和28种教具。石壕镇中心小学将其纳入校本课程,而更令人欣慰的是,首批参与活动的孩子自发组成了"红苗讲解队",用童言童语向游客讲述家乡的红色记忆。这颗精神的种子,正在大山深处绽放出意想不到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