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烟草:绿色配送 从油车到新能源的低碳转身
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农业发达,广袤的农田与规整的村落共同构成了典型的城乡景观风貌。一辆辆“绿色配送”的电动车辆,奔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衡水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物流中心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系统性论证与渐进式实施路径,积极推进新能源配送车辆的应用推广,持续提升卷烟配送环节的绿色低碳水平。
“我们坚持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与发展协同联动,持续优化配送路径,逐步提高新能源物流车辆占比。”物流中心负责人贾殿良表示。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自2017年起,物流中心以租赁模式启动新能源物流车辆的探索应用,通过低投入、灵活试点的形式率先测试新能源车辆在本地道路条件、城乡配送场景中的适配性,为技术路线与服务模式积累实践经验。2023年,在前期租赁运营数据验证可行性后,物流中心首次转变模式采用采购方式扩大应用规模,一次性购置8辆新能源物流车投放于卷烟配送核心业务环节。与此同时,配套建设智能直流快充充电桩,单桩功率达50KW/h,可同时满足8辆车辆快速补能需求;并前瞻性预留10个充电接口及配电容量扩容空间,确保未来业务增长时充电设施能无缝衔接。

为确保新能源配送车的高效运营,衡水市局(公司)物流中心于2024年紧紧围绕“降本、提质、增效”三大目标,高效运用360工作法,以对标管理为主要抓手,探索出“以送定访”的创新路径——依托“同向物流”原则,构建“算法生成+人工微调”双轮驱动的线路优化模型。通过深入开展实地调研与科学规划,物流中心组织专业团队对全市114个乡镇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线路优化摸底调查,据此进一步整合配送路线,将原有185条线路优化调整为稳定运行的150条,由30个配送车组负责执行。
今年以来,衡水市局(公司)物流中心持续推进线路优化工作,将配送线路从150条进一步压缩至120条,车组数量由30个精简至24个。通过数据算法,实现订单、车辆、路线核心要素之间的最优动态匹配,以确保配送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资源利用率最大。新能源物流车已深度融入日常运营,在衡水市主城区、冀州区、枣强、武邑、武强等主要区域实现常态化使用,覆盖城区与乡镇的立体化配送网络基本形成。不仅降低了燃油消耗与碳排放,更以稳定的服务保障了物流高效运转。通过逐步减少燃油车辆、加大新能源车采购力度,目前新能源送货车占比逐年提升。
“以前开燃油车,噪音大、油耗高,现在换新能源车,每公里电费不到两毛,成本省下一大半!”车辆管理员赵致宽的一番话,真切反映出绿色转型带来的实实在在效益。数据显示,新能源送货车的运行成本仅为传统燃油车的17%,近乎零排放的环保特性显著改善空气质量,明显降低的噪音污染也为城市和乡镇营造了更加宜居的环境。
引进新能源汽车是起点,科学管理才是关键。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为实现精细化成本管控,衡水市局(公司)物流中心构建起“人工 + 能耗 + 维保”三维全成本核算模型,为每辆车建立个性化“成本账”,实现单车精准核算;借助历史数据和实时路况预测动态优化线路,把成本“省在刀刃上”;通过算法优化与人工调节相结合,平衡各车组劳动强度,有效提升配送效率。
在用电管理方面,物流中心双管齐下,围绕用电数量和用电单价精准施策,全力压降用电成本。用电数量管理上,严格执行单车电耗考核,综合考量线路平均装载量、车况、路况等多重因素,差异化设定权重,确定“一车一标准”电耗考核指标,实行“一月一测算、一季一兑现”,充分调动驾驶员节约用电的主动意识。用电单价方面,灵活运用“阶梯电价”政策,合理预约安排低峰时段充电,实现充电成本有效控制,全面提升新能源车辆运营精益化水平。
新能源车不仅要“好用”,更要“用好”。面对新车型对驾驶技能提出的新要求,物流中心联合交警大队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培训,重点强化“防御性驾驶”理念,破除经验主义思维,培训内容覆盖夏季行车安全、车辆维护知识、充电设施使用等关键环节,并聚焦安全驾驶、火灾防控、险情处置与应急疏散等实操能力。通过案例剖析和情景模拟,进一步增强驾驶员对新能源车辆安全特性的理解及应急处置能力。
衡水市局(公司)物流中心表示,将立足衡水实际,深入贯彻落实行业物流运行装备低碳转型要求,积极推进“绿色物流+智慧配送”融合创新,以新能源送货车广泛应用为切入点,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样本。(韩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