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安烟草:金叶归仓金稻香 沃野绘就共富图
秋风送爽,稻谷飘香。在湖南永州东安县广阔的农田里,黄澄澄的稻浪在微风中起伏。种烟大户蒋辉站在田埂上,望着正在收割的稻田,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片田上半年种烟叶,收入有保障;下半年种水稻,又添一笔收入。‘烟稻轮作’让我们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样的喜悦,正在东安的田间地头处处绽放。
“我们种田更有底气了”

烟后水稻收割
在鹿马桥镇示范田里,种烟能手李建国向我们展示着他刚收获的稻谷:“你瞧这稻穗,粒粒饱满。今年用的‘10香优郁香’新品种,是烟草公司和农业农村局一起推荐的,不仅米质好,产量还高。”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为确保“金叶”与“金稻”无缝衔接,东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与农业农村部门协同发力,组建粮烟协同技术团队,根据东安的气候条件和烟稻轮作特点,为烟农量身定制“技术套餐”,推广“10香优郁香”浓香晚稻品种,同步落实机械化插秧、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既牢牢守住了“粮袋子”,也稳固了核心烟田与烟农队伍。
良种还需配良法,好技术才能释放好品种的增产潜力。今年以来,东安烟草在推广以稻烟轮作碳氮协同高效利用、病虫害绿色综合治理为核心的粮烟协同提升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在每个种烟乡镇设立技术指导站,配备专网格技术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同时,牵头编印《烟稻轮作技术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指导烟农生产,今年已开展集中培训42场,现场指导8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余份,覆盖全县核心烟稻轮作区,确保烟叶和水稻都能获得好收成。
“这块田连续三年实行烟稻轮作,地力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更肥了。今年水稻亩产预计能超过1200斤!”烟农李卫东对推广的“稻烟轮作碳氮协同高效利用”技术赞不绝口。
“烤房成了我们的宝贝”

闲置烤房烘稻谷
秋收时节,连绵阴雨曾是烟农们最担心的事。但在新圩江镇,种烟大户周建军却显得从容不迫:“现在再也不怕下雨天了!烟草公司把烤房免费给我们用,还有技术员指导烘干,稻谷品质比晒的还要好。”
周建军所说的,正是东安烟草推行的烤房共享模式。全县1400余座密集烤房在完成烟叶烘烤任务后,免费向烟农开放用于稻谷烘干。
“这些烤房就像我们的‘定心丸’。”端桥铺镇烟农黄美华感慨道,“以前晒谷要看老天爷脸色,现在有了烤房,再多的稻谷也不怕。烘干的稻谷色泽好、品质高,每斤还能多卖两毛钱。”
夜幕降临,鹿马桥镇的烟农们聚在村头,兴致勃勃地算着今年的收成账。“我家种了80亩烟叶,加上120亩水稻,今年总收入又比去年高了。”种烟大户周新民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东安烟草充分利用闲置烤房资源,引导烟农合作社将全县密集烤房统一调度、集中登记、免费开放给稻农使用。同时,组织烟叶技术人员开展“稻谷烘干专项培训”,细化不同含水量稻谷的温湿度控制标准,并安排烘烤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如何使用密集式烤房精准调控温、湿度,确保烘干稻谷的品质。
“我们的路子越走越宽”
在白沙镇,种烟大户唐建军在烟稻田里养起了“稻香鸡”。“这些鸡吃的是稻田里的虫子和掉落的谷粒,肉质特别鲜美。”他笑着说,“去年试养了500只,很快就卖完了。今年扩大到2000只,预计能多收入6万多元。”
这种“烟稻+”生态种养模式,正在东安遍地开花。东安烟草副经理唐艳军表示:“我们不仅要让烟农把烟种好、把稻种好,还要帮助他们拓展增收渠道。”
在石期镇,“湘村636”便利店店主王小红成了烟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我们店里专门设立了东安特色农产品专区,帮助烟农销售‘东安稻米’和‘稻香鸡’。借助时下‘湘超’‘村K’的热度,这些产品特别受欢迎。”
东安烟草推动烟农成立“特色副产农产品联盟”,整合烟农、合作社、加工企业、销售渠道等多方资源。一方面,结合本地“东安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优势,探索“烟稻轮作+生态养殖”模式,鼓励烟农利用田间环境养殖“稻香鸡”,并协助对接商超、酒店、电商渠道,推动“稻香鸡”成为“东安鸡”固定原材料。另一方面,利用“湘村636”“湘汇636”渠道优势,开展“线上直播+线下展销”活动。今年已举办专场产销对接会5场,帮助烟农销售稻米120吨、稻香鸡5000余只。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目前,已初步构建起“烟、稻、禽”协同发展的生态产业新格局,为烟农收入增添了更具东安特色的亮色。
“以前单靠种烟,总担心市场波动。现在烟稻禽一起抓,还不愁销路,收入更稳定了。”年轻烟农李志强接话道,“更重要的是,烟草公司提供的全程服务,让我们种地更轻松、更有信心。”
金色的稻田里,收割机仍在轰鸣;整洁的烤房内,稻谷散发着清香;热闹的“湘超”场地外,“东安特产”备受青睐。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广大烟农正用智慧和汗水,共同描绘着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壮丽画卷,让生活更有奔头。(作者:唐敏 单位:永州市东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