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沃野拔节生——宁良君:一位驻村工作队员的青春答卷

媒体发稿中心 2025-07-21 09:55

“与其静候风起,不如乘风而行,将等待转化为行动。”这是湖南省慈利县高峰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宁良君写在驻村工作日志扉页的一段话。两年间,这位年轻的干部追风而行,足迹遍布23个村民小组、420户人家。她俯身倾听袅袅炊烟里的期盼,在家长里短中读懂民生、传递党的温暖;她以青春热忱奋力奔跑,于细微处显担当,在耕耘中见初心,在广袤的乡村沃野上,与乡亲们共同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20250721010942727T2321.jpg

主动融入:从“走近”到“走进”百姓心坎

初到村里时,面对弯弯绕绕的山间小路、错综复杂的村情民情,宁良君感到作为“外地人”的手足无措。但是善于沟通的她很快就和当地村干部打成一片。


“常姐,今天咱们去安置点转转吧!”她成了村干部的“小尾巴”,常常主动邀请他们一起走访村民,跟着他们学“土话”、练“土法”。从最初生硬的“您好,我是驻村工作队的……”,到现在自然而然的“叔,晌午吃了吗?今年辣椒价钱还行不?”,宁良君渐渐掌握了和村民们拉近距离的沟通方法。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慢慢地,村里23个村民小组420户人家,他们的信息全部都详细记录在那本厚厚的工作日志里,日志的内容也从最初的“今日走访5户”变成了“帮老朱家联系了辣椒收购车”“协调解决了安置点的路灯故障”。在村民的眼里的她,也从烟草站里的“小宁”变成了驻村工作队的“小宁”、村里的“小宁”,乡亲们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家人”。


从“走近”到“走进”,不是简单的空间位移,而是心灵的零距离。它的变化得益于驻村工作者们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把政策文件“翻译”成家长里短,在解决一桩桩“鸡毛蒜皮”中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当村民开始分享灶台上的喜忧,诉说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乡村振兴的种子,就在这润物无声的信任中生根发芽了。


实干担当:从“住村”到“助村”精准发力

“老胡,现在医保报销都是直接结算,出院时就能减免费用,您看这张宣传单,政府还给脱贫户额外补贴……”在医保征缴的关键期,这样的话村干部和驻村工作者们每天要说上几十遍。


面对部分村民“怕花钱”“嫌麻烦”的想法,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创新工作方法,将23个村民小组划分为5个责任区,明确宣传责任人,通过“院落会”“走访恳谈”等方式讲透政策,并利用本村医保报销真实案例“现身说法”,最终实现脱贫户100%参保,全村参保率达95%以上。


针对高峰村留守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他们以“小而美”的活动为抓手,逐步激活乡村文化活力。除了每月固定的电影放映日,还成立了“高峰村广场舞队”,购置了音响设备,邀请高峰乡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来村指导。现在每到傍晚,安置点的小广场就热闹起来,广场舞的音乐声和孩子们的嬉戏声交织成了一首温暖的乡村“烟火曲”。


从“住下来”到“助得好”,关键在把准群众需求的“脉搏”。当发现村里留守老人社保认证存在困难时,工作队员和慈利烟草结对帮扶的年轻党员们逐一上门帮助完成认证;当冰冻雨雪天气来临前,他们连夜开展“敲门行动”,为帮扶户送去慰问物资,确保群众安全过冬。


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是在这带着露珠、沾着泥土的点滴实践中铺展——它是夜幕下飘扬的电影幕布,是结算单上实实在在的减免数字,更是乡亲们舒展的眉头和日益升腾的乡村人气。


科技赋能:从“授鱼”到“授渔”激活内生动力

高峰村作为传统的烟叶种植区,烟叶是许多家庭的“钱袋子”。为了更好地帮助烟农科学种烟,驻村工作队联合烟站技术员,在生产各个关键节点,定期在村里开展“金叶夜校”。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起初,课堂设在村委会会议室,参加的老烟农们抱着“烟叶是种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心态,对理论知识“消化不良”。宁良君了解情况后,和烟叶技术员反馈协商,迅速调整策略,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烟农家中、烤房旁边。在烟叶种植的关键期,通过开展田间现场会,技术员科学示范,逐一讲解技术要点;在烘烤季节,就在烤房旁架起投影仪,现场剖析“中温中湿”烘烤工艺的温湿度控制要点,用烤房的烟叶作为教材,让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


从“授鱼”的政策补贴到“授渔”的技术传播,不仅是方式的转变,更是发展观念的升级。驻村工作者俯下身去倾听烟农的观点、看生产的痛点,科技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已经落地生根。


当老烟农拿着慈利烟草编写的图文并茂的《烟叶生产关键期技术要点》小册子,对照着自家烟田精准施肥防病;当年轻烟农在微信群里主动分享烘烤心得,追问新技术时,乡村振兴的动能,便在这科技兴农的星火燎原中澎湃激荡。


两年的驻村时光,如风掠过,吹散了宁良君最初的迷茫,更将她从青涩打磨得坚实。这芬芳泥土中的青春印记,是奋斗者最美的勋章。如今,她将带着这片土地赋予的力量、凝结的真情与磨砺的智慧,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得更远。如同春风唤醒沃野,她那扎根基层、实干奉献的足迹,必将感召更多青春力量投身广袤乡村,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续写生生不息、绿意盎然的崭新篇章。(杨柳)


下一篇: 邵阳武冈烟草:“一帘一画一屏”破译廉洁文化密码
上一篇: 株洲茶陵烟草:烟田里的“焕新攻略”
相关文章